
嘿,白斯木,我在这边!喻念举了举手
其实,对于即将过去的2005年,我想了很多次,最后决定,还是无须回眸的好
却未曾料想,冥冥中,梦却将我的定论轻易推翻了
本不愿回想的过去,却从一个十多年没有联系的朋友,多年的同窗那里,开始枝蔓疯长了
仔细算算,我们足足有16年没有音信了
我们的相识,是出现在梦中的学校,而她,又是饱受感情煎熬后离开那片我们熟悉的土地的
七年前的一次探亲,有意去了一趟她父母的家,断断续续的知道,她去了海南,然后做了迎宾,接着认识了一个大款
从她继母炫耀的语气中得知,那个大款给了她很多钱之后,就断了与她的来往
后来,她用那笔钱,在海南开了家餐馆,并将自己的哥哥和妹妹也接到了海南
故事到了这里,就再也没有了下文
以为这样的结局,会一直延续下去,其实,也无非是在没有音信的年轮上又多加了一年,日子上又多加了365天
一切仅此而已
有些迷惑至终都不会恍然大悟
但我依稀的直觉里,却被一种气概折服
就是愿睹服输的头颅,挺立一尊倔强的背影
坚毅的目光里,希望的翅膀扑啦啦沾满光泽的闪烁着
紧闭的双唇突兀的严肃,里面盛满严谨的芳香
屡自省吾身,天地之大,欲有何求?一瓢一饮,三尺床板,何陋之有?他人皆欢愉度日,独汝终日眉心紧锁焉
盖因思深虑切,不得浅尝辄止矣,于物质尚可将就,于精神不可敷衍也
即遁入魔障,亦自无悔,受书之流毒,成亦厮,败亦厮,无所怨哉!
和梅芳从来没有交往过,我所了解的梅芳,大都是从朋友那些关于她的文字中,或和朋友平时的交流中得到的
最早是子敬写的一篇关于梅芳的文字,子敬在文章中提到,她们在路边偶然相遇,她们轻轻地谈论一些什么,子敬说梅芳看上去很瘦,很憔悴
但是,美丽的文字却让人对梅芳感到了一种优雅之气,她的内心是美丽的
同时,在这个女人的肩上,也承受着让人不可想象的生活之重
再后来,子敬寄来一本梅芳的书——《走过山坡的小木屋》
语言清新,情真意切,所有的文字都是从作者的心底发出,从心灵深处漫没而来
那是一些用任何东西都不可替代的文字——足以打动很多人的文字——用一个女人最真挚的爱写就的文字
再后来,大概就是今年年初的时候吧,从池塘边文学网站上也看到了她的一些美文,曾在网站给梅芳发过几次短信,表示友好地问候,谈了对她文字的看法,可是一直不曾见她登陆网站,更没有得到她的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