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忌随从
随从,其实是一种惯性思维
散文的特点是篇幅较短、结构自由,可以说是文坛的轻骑兵
这样一来,涉足的人必然要多,尤其是一些初学写作者
就是在一些专业写作者中,散文写作似乎也存在一种用习以为常的直接的或间接的经验代替对现实的自身体验
如月夜、日出、余晖、海浪、恋人、绿荫、猫狗、花鸟之类几乎成了散文的永恒主题
写这些,未尝不可
因为它是生活中的美的东西
但是,应该写出今天的花鸟和余晖的新意所在
叫人倒胃口的是,一写月夜,总少不了「月光如水」,写海浪,离不开「卷起千堆雪」,写日出,当然得「喷薄欲出」
这些,似乎已成「八股」
正如《美文》杂志《驻村手记》的责任编辑所说:「这些『信心十足』的散文家在做着自我精神的俯卧撑
如果写到乡村,一定要炊烟袅袅,甚至不知道如今多数农家已经不烧柴禾了;写到草原,仍旧是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种习惯的东西制约着散文,使它走向自我贬值和媚俗、卖弄的边缘
最近,笔者看到某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一套4册中学语文教辅读物的几十篇散文中,就有两篇人物描写相同的文章
一篇是写长征中一位军需处长像「一尊塑像」冻死在路边,「浑身落满了雪」;另一篇是写送牛奶的老人,「一动不动」地立在路边,「成为一个雪人」
不知是巧合还是怎么的,反正这两篇文章的重要细节完全一样
这就容易使人想起电影《冰山上的来客》里那位驻守在冰山冻死后仍然持站立的战士的形象
如此相似的内容,不仅使作品的感染力大打折扣,也会给孩子们带来不好的影响
在散文作品中,这种情况不是个别的
「文章切忌随人后」
看来散文创作要不断创新、开拓,就要从立意、选材、结构、描写到语言运用,都有自己对生活的真切体验
《强棒奶娃》里,那科学家父亲问十八个月的女儿:“什么是生命的真相?”女孩表示等他回来告诉他,他如得了一枚糖般甜笑着快乐地离去,而那小小的女孩终是什么也不愿说
是,生命的真相怎么能说,为了快乐宁静幸福,只能三缄其口
我奶奶也忍不住,就抱着真的头大哭起来
当我到达小学时,我是清白的
由于公路队的不同以及小组和同一张桌子之间的关系,我也有很多朋友
我记得我上小学时,没有孩子欺负我
我最好的朋友和我也很亲密
我们每天一起上学,一起做作业,一起背书等等
当在不同的公路团队中,无论男孩还是女孩,这种关系仍然是可能的,我们真的是纯粹的友谊,没有一丝污垢
小学六年级很开心
男孩就像兄弟
当我不开心时,让我开心地笑
当我遇到困难时,女同学帮助我解决了问题
除了学习关系外,老师还要求我们与其他学校的同学写信,以使我们的写作在学习过程中越来越完善
当我在小学最幸福的时候
6、我强大的内心,都是拜你所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