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我必须要思考它们的命运了
这时,儿子跑了过来,我问:”看到这样的美景,你想起,你学过的,哪些描写荷花的诗呢”?儿子想了想,脱口说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我挑指赞成,问:“”还有呢”?“”还有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可是,我没有看见蜻蜓啊”?儿子说
我指着远处荷塘的边沿说:“你看刚那出水面的小荷叶,是不是尖尖的小角,那里不但有蜻蜓,还有蝴蝶,蜜蜂呢”!……
我自讨没趣地放下电话,心中有一丝不快
打错了又不是故意的,为什么那么凶嘛!可又一想,觉得刚才电话里甩来的那几句话竟十分熟悉
我不禁自嘲地笑笑:当别人打错电话时,
面对生的忧患,他俩宁愿遁入首阳山采集野菜,咀嚼大自然的英华,充当历史王道中的英雄角色,也不愿随波逐流
百年以后的孔子在《论语?述而》中讲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
如此大忧大患和伯夷叔齐的“神农虞夏忽焉没兮,吾适安归矣吁嗟徂兮”的忧虑和不归相比,简直如出一辙
难怪同为儒家学范的他们,要被后世立为历史王道里的道德标向
在哲学意义上讲,“无用性”标志着肉身与精神的彻底断裂
信念、理想抑或希望一旦陷入“无用”,那么,精神的生命又将何复以求呢?虚无的深渊,绝望的深渊是真正的归宿
《圣经》中有亚伯拉罕的绝望,约伯的绝望,耶酥的绝望,而伯夷叔齐的绝望就是宁可“饿且死”,亦不归
信念欠缺乃至于对人世的欠缺的认识,把伯夷叔齐逼上绝路
登上首阳山,也就意味着对自己精神的反叛和放逐
屈原有《天问》,高士有《采薇》
一个投江,一个饿死
尽管选择的方式不同,但求道无门时的解脱却极其相似
体面地与那个格格不入的世界告别,其实也是希冀在冥冥的逍遥之中得到拯救,一种内心的拯救,和信念的拯救
“他愈嚼,就愈皱眉,直着脖子咽了几咽,倒哇地一
人不知,鬼不觉就走到了老同窗的小学门口(我两不是小学同窗,但两个书院距离不到500米),本人顺手拍了张像片给她发了往日,大概潜认识里想要找人聊谈天吧
她问我在干嘛,我说出来转转散散心
她很称心识到我的状况不太对,连接诘问我如何了,要不要聊聊
哎,这平常都是我的戏词
老同窗随后对我举行了长达72秒钟语音正能量爱心救济处事,谈话密度之大,让我一番质疑本人在拨号情绪扶助电话
她给我瓜分了很多本领,但我没记取几个
然而她说不妨多看看书,看看旁人的办法与推敲,以是这才有了我的周记短文安置
写那些不为其余,就想给本人找个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