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小时候,总是在心里想象着,我的周围有很多神灵或者祖先
他们老是在我看不见的地方,注视着我的一举一动
在后山的梨树林里,那里居住着村子里众多的祖先的游魂
于是,我去后山的梨树林里采蕨菜的时候,就会先去我们家族的那些坟前,一遍又一遍地看那些墓碑上的文字,甚至,我还会在某一座血缘离我特别近的坟前,小心的叩首
当我跪下去,头顶对着那眼睛一样深陷进去的墓穴,我就会在心里想象着:也许,乘我低下头去的时候,那坟墓里的祖先肯定在看着我的头皮,也许,他们在心里肯定在嘿嘿地笑着
墓碑上,有我曾经很熟悉的人的名字
我记得他们生前在村子里,早出晚归在忙着,有的人,还带着我做过一些让我难以忘怀的事
想着他们生前的种种事情,我的心里便开始怀念起他们来
在梨树林里,我全然不会感觉到害怕,反而把那里当成了我和其他孩子们的乐园,玩着各种各样的迷藏
很多时候,我是不怕死的,我一直觉得,人即使死了,回到后山上去,那里肯定也有一个庞大的家族,人烟稠密地生活着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人死了以后,也就从一些亲人的身边,抵达了另外一些久别了的亲人身边,难道不是另外的一种欣慰吗?
善于钓鱼,善于钓中国历史上最大鱼的姜子牙,他可是年龄严重超大不合格的人了
民间说他八十岁了,才被周文王发现重用
要是按照我们现在的中国公司这样招收员工、部下有严格的年龄限制的话,他姜子牙可是绝对没有资格做将相的了
那么,周王朝八百年的历史可能就要改写了
村夫渭源县北寨、秦祁、大安和新寨等乡镇因干旱少雨,地瘠民贫,俗有“干北山”之称
那里的民居与当地环境相呼应,自成风格,大略有土窑、箍窑、高房和“忙上炕”等几种
过去,渭源北山民居主要以土窑和箍窑为主
因冬暖夏凉,耗费建筑材料甚少之故
土窑一般挖在土层较硬,光照充分,能避风的土崖上
挖时不能将顶部挖成平的,否则易倒塌
其顶端呈“∧”形,象倒立的英文字母“V”,最后安上窑门,这种窑洞,冬暖夏凉,是山区百姓理想的民居
箍窑比土窑讲究得多,技术难度大
先打好三堵土墙,然后在两墙之间依墙砌基土坯,同时在两墙与基子之间缓缓垫土,等到垫起的基子倾斜到最顶端时,则将每一个基子的四面基角切掉,土坯之间互相搭联,类似与“渭水长虹”——灞陵桥最顶部的建筑方法,最后裹泥即可
与简单挖建相比,箍窑更显示了北山人民的智慧
高房大多建在箍窑之顶,院墙的某一角上
因其比其它房屋高,故称
一般有四扇窗户,多为两檐,房脊两端微微翘起,有点像当代亭子的建筑风格,因其建筑地势高,是院落的“眼睛”与“耳朵”
晚上能利用它听内外动静观察来人,防备贼盗,所以颇受当地人青睐
“忙上炕”是北山民居中面积最小的土窑,宽不足2米,长约一人多点
窗户就是门,从此进入,直接上炕,炕上有一小土台,放日常用具
当地有一歇后语:“跛子上炕,直截了当
”后半句描述的就是此炕
这种土窑在冬季特别暖和,是穷人家的“温室”,也可算是世界上最小的“袖珍式民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四种渭源北山旧日民居,早已淡出人们的视野,逐渐被高大的庭房和楼房所取代
开完早会回来,我一直沉静在忧伤中,蒙古长调一直陪伴着我
一种甜蜜,忧伤中的甜蜜
我享受着这样的忧伤和甜蜜
他们已经好久没有光顾我了
自从开始为那些版面编写一些没有骨头的文字以来,忧伤和甜蜜就远离了我,还有思想的羽片
老总说,要去掉一切文学和诗意的东西,只讲故事
据说老总是四川作家协会会员,写过小说,弃文经商,很早以前就完全是个商人了
顺应社会的发展,这个时代当然需要的是商人而不是文人
最后来说说我,26岁了,至今还是单身
不是因为我性格不好或是我长的不漂亮,而是我受了刺激,再也没有交过男朋友
17岁我认识了一个男孩,相处了4年,本以为会在22岁结婚的,可后来随着步入社会,一切就悄无声息的发生了质的变化
他开始买名牌的衣裤,去高档的饭店用餐,口袋里总揣着一些娱乐场所的打折金卡
他的借口就是工作,后来在圣诞节他告诉我,现在在和领导的女儿谈恋爱,已经半年了,过了年会开始张罗结婚
我算什么?一个商场的售货员而已,我没有当处长的老子,没有权威的叔叔,我还在傻等着他来娶我?他临走的时候请我吃了一顿大餐,那也是我第一次去香格里拉大饭店,也是我第一次尝到鲍鱼,至于什么味道,我早已记不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