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幽默是人类的天性,即便是在惨烈的灾难中,很多人依然习惯作出幽默的表达
面对天灾人祸的打击,保持粲然一笑的能力,有助于人们缓解情绪,从悲伤中走出来,更加积极地投入灾后修复和建设
正因如此,在人类灾难史上,不管是无法预知和抗拒的自然灾害,还是战争、动乱等人为灾难,始终存在一种以幽默对抗悲情、以乐观对抗困苦的生存价值观
流过恰同窗妙龄,分别风华正茂,之前的十足都已变成过往云烟
我是你踪迹的见证者,你的每个踪迹都充溢了传说,让民心酸!也让人起敬!
有的老东西在新出世的时候给家凭添了道亮丽风景线,让四壁生辉,让主人荣耀着,60年代的收音机,一群人围坐在矮桌子的四周,听着红波牌带皮套子的长方体里刘兰芳抑扬顿挫的评书,一起同喜同悲着
那惊堂木清脆的声音在父母一代人的心目中依然独占鳌头,无与伦比
70年代的雪花牌电风扇,让我们在夏天感受到了除了蒲扇之外的凉爽和不用人工操作懒惰的魅力
80年代的凯歌牌的黑白电视更是风光一时,两根长长的天线将霍元甲的辫子老实把交的靖哥哥精灵古怪的蓉儿融入了我们的生活,90年代将熊猫的色彩也引进了方匣子,那年的春节晚会费翔的一把火烧遍了祖国的巷巷弄弄
在老师威严面孔的铁尺上,传递着严是爱的千古训诫,而且深情撞出一串串知识的火花
/> 国庆这一天,是一个阴天
有朋友远道而来
许多情感,突破阴霾物象的压制,顿时丰富
朋友是位读书人,谦逊的面容下,对高楼、街道、茶庄、饭堂、办公室和别墅不屑一顾的淡泊意识,还有文人特有的那种清高气息,不时地泄露出来
于是我向朋友提议,到杜甫草堂去逛逛
朋友欣然,对我说:“读书人到曲阜一定要去孔庙,到了成都就一定要去寻访杜甫草堂
” 越是接近杜甫草堂,我的心情就越是高兴不起来了
不是因为人的拥挤
原本坐落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周围一片田畦,质朴文雅,赏心悦目,那种人未进入,心已沁润的印象,如今已被纵横交错的公路和周围拔地而起的高楼,分割得七零八落,并有进一步被不断新贵起来的城市奢侈覆盖或是淹没的趋势
甚至,有一段公路是直接贴着草堂的围墙,以一种令视觉眩晕的霸道姿势铺展而去
来到草堂的正门处,一条小水沟似的河流,逶迤而过,水面上落满了车轮转动掀来的尘埃,不时可见被扔弃的杂物浮沉漂流
过去那条波光粼粼能行大舟的浣花溪,如今明显消瘦,“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意境也不复存在
幸好,清代康熙皇帝的第十七子、雍正皇帝的弟弟果亲王手书的“草堂”二字,仍然置身在正门的匾额里,清晰可见
厚重的笔迹,栩栩如生,隐隐散发出古代的气息,情形仿佛是要把自唐代以来的某些琐碎历史问题深藏,抑或欲将昔日苍老的文化精神固守
进入大门,虽然人声鼎沸,元稹感叹的“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的文化内涵和韵味,还是扑面而来,立即就将我们萦绕、包围
一直阴沉沉的天上,落下了雨滴
透过茫茫雨帘,庄严肃穆而又古朴典雅的祠宇掩映在苍楠翠竹之间,在雨雾中显得朦胧而又幽深
疏雨叩挞挞敲打树叶的伴奏中,走在卵石、碎砖铺就的小径和勾连的小桥上,听院中萦回的流水声,觉得湿漉漉的空气,还有湿漉漉的杜甫诗句,已经通过我身体表面的每一寸肌肤,潜入到有些干枯了的灵魂中,把被浮躁尘世蹂躏的灵魂慢慢抚慰、滋润、净化
脚下的这条卵石、碎砖铺就的小径,是从草堂的大门处出发,似一条中轴线向前铺展并贯穿始终
草堂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到工部祠都在这条线上,两旁以对称的附属建筑相配,其间又有溪流索回,小桥相连,竹树掩映,显得既庄重肃穆,又清幽雅洁
几乎所有祠宇都没有作雕梁画栋的处理,也不很高大,而是接近于民居,或类似川西农舍,绝无做作以及先前在草堂门外留给我的那种嘈杂,甚至是世俗的痕迹
敛息轻步心无旁骛的虔诚感觉在肃穆之中刚要得到凝聚,忽然不远处因打麻将而起的争吵声,硬硬地闯入耳内,欲将凝聚的氛围骚扰
我和朋友赶紧加快步伐,试图逃离躁声的纠缠
进入了诗史堂
诗史堂是杜甫草堂纪念性祠宇的中心建筑
因为杜甫的诗歌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到衰的历史,素有“以诗证史,以诗补史”的说法,故被誉为“诗史”,建筑以此为名
厅堂中央,安放着我国著名雕塑家刘开渠所塑的杜甫半身铜像
杜甫太瘦削了,看看就知道是那种很落魄、很不得志的文弱书生样
没有笑容的脸上,写满了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沉重诗句的诠释
塑像两侧是朱德同志撰写的对联:“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诗史堂内还悬挂有现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诗人及书法家郭沫若撰写的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