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时的我喜欢在青草里静享自然所赋予的一切
拖着疲惫的身心,行走在异乡的城市,总渴望能给心找一个休憩的空间
希望城市中能有一片儿时的青草破,给我片刻的宁静,能慰藉我浓浓的乡情! 但只能是失望罢了,城市里草坡倒是不少,可鲜有宁静
此外,人工修萁的草坪,看起来整整齐齐,分外的美丽
殊不知少了些自然美,再加上一块“谢绝入内,违者罚款”的牌子更是摆出冷冷的面孔,让人始终就提不起兴趣!此时,使我愈加怀念儿时的青草坡! 行走在异乡的旅人,迷离、流连于异乡的繁华,却总在夜深的时间,深切的思念着儿时青草坡
那得以让心灵休憩的青草坡
沉醉于对青草坡的回忆里,随着我思乡的脚步,青草坡、故乡在午夜时时梦回!
我理解,我同情,但我无法帮助
我想尽一切办法,我试图结婚,试图说服,……终是无效
于是,故事开始发生,并且一直在发生
/>魏晋名士皇甫谧著述存佚情况西北师范大学漆子扬冯玉雷凛冽西北丽亚寒风,也无法住挡甘宁两地掀起的皇甫谧热潮
最近看到有些新闻媒体为了制造轰动效应,吸引人们的眼球,信口雌黄,为皇甫谧编造了不少没有任何文献依据的著作,实在是研究皇甫谧的一大悲剧,明为先人加冕,实为先人造孽,皇甫先生在天有灵也决不会饶恕这一造假行为
鉴于宣传皇甫谧出现的学术失范,我们特撰此文,以正视听,同时也清晰地勾勒了皇甫谧著述在不同时期的流传存佚情况
皇甫谧,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后汉安定郡朝那县人,生于东汉末年的215年
据山东大学古籍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徐传武教授考证,皇甫谧卒于西晋元康三年,即公元293年,享年七十八岁
皇甫谧是魏晋时期著名的医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
出身于陇有望族,一生博览群书,以教书著述终身,善于奖掖勉励青年人的进步
《晋书·皇甫谧传》称他“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这一评价是非常中肯的
博士生导师、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伏俊琏教授说:皇甫谧汇聚前人成果,站在很多学科的前沿,在文学医学史学等诸多领域进行了科学创新
据《隋书》《晋书》《旧唐书》《新唐书》《宋史》《四库全书总目》《古佚书辑本目录》等著录,皇甫谧有不同名称的著述大约14种,各种版本近百种
因为大量散佚,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基本都是明清人的辑本
现分列如下:(1)《帝王世纪》,《隋书》载十卷,新旧《唐书》同,且避李世明讳皆作《帝王代纪》,《宋史》载九卷
通行本为清人宋翔凤十卷《帝王世纪集校》本,甘肃学者张澍有《帝王世纪辑注》八卷,为稿本,藏在上海图书馆,没有刊印
(2)《高士传》,《隋书》载六卷,《旧唐书》载七卷,《新唐书》、《宋史》载十卷
清人和后代学者的辑本有12种,《丛书集成初编》《四库全书》《四部备要》本皆三卷,傅增湘、罗振玉辑本皆一卷
(3)《逸士传》,《隋书》载一卷,《玉函山房辑佚书补编》有清代王仁俊辑本一卷
(4)《玄晏春秋》,《隋书》载三卷,新旧《唐书》载二卷,上海古籍出版社《新唐书》作《公晏春秋》
(5)《列女传》,《隋书》载六卷,新旧《唐书》同
《元晏遗书》《知足斋丛书》皆一卷,“元”避康熙讳“玄”
那年秋天我又回老屋去了几次,主要是陪老爸办理老屋子易主的手续,每次我都一个人在院子里呆很久,静静的想模仿老爷的眼神看那院子看老梧桐看那面又显几分苍老的院墙
老屋因在刚解放的时候改建过一次,以至于后来也分不清那院墙到底是隔壁家的还是我老爷家的
梧桐是中国最常见的那种梧桐,院墙是曾经漆过旧红漆的院墙,可以想象它曾经是多么的引人注目,换作是一个世纪前,这面墙估计也算中国最时尚的院墙了
事易人不再,看到这些东西,天生出一种冲动,让我难受,却觉得似乎小院子少了一些什么
我怎么想也想不出来,只到老爸告诉我房子已经卖出,买主打算把房子拆了新修个网吧的时候,我就站在梧桐树下猛哭起来,眼泪像决堤的洪水一般
脑袋里又出现了老爷那深邃而坚定的眼神,他的眼睛里倒印着小院,连那一缕缕的秋风似乎都很容易的能在他眼睛里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