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一则资料上看,美国的大学重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而我们的大学则重在基本知识的传授
据我看,恐怕现在我们的大学教育连基本知识的传授也做得不到
有资料显示现在我们的大学生至少有三分之二的时间与精力都用在了学习英语上,于是数学系的学生与历史系的学生、法律专业的学生与经济专业的学生竟然大同小异如出一窑,像一组组标准件,毫无个性可言,又哪来什么创造力?所以,大学应当是标准化教育的绝对敌人,大学绝对不能再延续所谓标准化的教育方式与原则
标准,就是法则,就是原则,就是法律,就是一种为了公平的约定
标准永远是对于社会的大多数或者说一般人而言的,换言之,标准只有对一般以下的人,才是一种动力与激励,只有对一般人,才是一种肯定,但标准肯定是对天才的压制
所以,在标准面前的优秀者,最大是一个一般人里的优秀者
标准往往让那些真正优秀的人才显得无可奈何
他们要么降格自己为一般人,要么就要反对标准而成为标准无法衡量的人,成为法外之人,也就是佛家所谓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之人
所以,真正优秀的人应该蔑视标准
所以,大学的使命,就是“为中才立规矩,为天才留余地”
6、快乐就是幸福,一个人能从日常平凡的生活中发现快乐,就比别人幸福
每一天,不拘一格的诗歌们城市查看本人的疆土
有的,规行矩步,像那天上的太阳和月球,严苛庄重,大约是所谓万户侯,她们庄重地过程;有的,悠哉游哉,像那地步间的细雨和雄风,轻痛快泼,大概是自在主义,她们清闲地悠游
从此以后,我们几乎天天都在各种各样的门之间往来穿梭
各种各样的门为我们而打开,关上;关上,打开
像鼓掌的手,像风中的树叶,像一个农民在秋天的玉米地里穿行,玉米叶子在他的身旁不断开合,发出沙沙的响声
然而所有的门最终还是让我们迷惘,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我们再也找不到当年我们的生命那个温暖的家门
这些我都不得而知,但想想它将与我终日想伴,我会静守着那份与它相遇的缘份,我会再次与它目光上的接触,还会涌动出这般柔情,这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