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弹尽粮绝的时候,石头,曾经是英勇战士的武器
一块石头,又一块石头,砸到了敌人的头上,一块石头又一块石头宣告着不屈的意志
最后的一块石头就是自己的拳头,它往往并不砸向敌人而是砸向自己的胸口,它可能是悔恨的表达,也可能是临死的决心
最后的一刀抹向自己的脖子,最后的一射进自己的头颅,最后的一块石头放在自己的胸口上,它是一块光荣的碑石,是英雄的标志,是勇士的坟堆,是最后的一方坚强
敌人常常就要对这块石头肃然起敬,敬礼,或者脱帽,或者鸣为他送行
狼牙山五壮士、杨靖宇、红西路军战士、关天培和他的部下……这样的石头战士还有很多
举起石头的时候,事实上他们已经举起了败旗,然而他们却没有举起降旗
降是理智的,然而不降却是光荣的,他们选择了光荣,他们站在石头上,他们的选择石头一样刚直不阿
他们选择的石头英雄一样动情
在烟雨朦胧中美丽的往事如丁香花絮飘飞,如约而来的是你的容颜和悄然呢喃
往事像一卷卷陈旧的黑白胶片,在我面前慢慢舒展开来
依旧是细雨绵绵的季节,我和你从生命的两端,在某个中点,悄然而遇,而后又交叉而过
花开花谢,往事如烟
心灵深处却还是馨香一片,心情依旧因你芬芳
“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朗,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李清朗文如其名,才贯其文
牛铃叮当、埋胞衣、洗三朝、翻车谣、捉泥鳅、猎绿头鸭、划龙船、卷旗花,一篇篇读开去,即是一张张生存画卷,作者涓滴不烦躁,让心地最如实的发觉在车尾渐渐流出,化为浓浓的情义和这情义背地的澄明与庄重
李清朗心中的写稿按照地是他心心念念的湘阴山川,他采用韵文这一“形散神聚”的体裁来表白他对本人这一按照地的重视和留意
他的每个字、每个词都那么稳贴淳厚、新颖晓畅
在这个日渐安静和质朴的寰球里,再有如许的作者仍旧在一字一句的抄写中遵照心地的那份纯粹,实属罕见
13、有的人真的没办法跟他说些真没,反正他也听不懂人话
/> 这槐花要是再不捋,怕是要老了,怪可惜的
桐花落满小院的时候,姥姥在我家小住
那时候,傍晚的阳光正好
暖暖地斜照在廊檐下,撒满一地的金黄
姥姥戴了老花镜,坐在堂屋门前的草墩上,一针一线仔细地缝我破了洞的袜子
嗯,姥姥,等下我去捋些来,让娘蒸蒸,晚上咱们好就着萝卜丝儿吃
我从书桌前抬起头,对姥姥说
那敢情好,也不用爬树,你用那根竹竿绑个镰刀,搂下来几枝就够了
姥姥用牙咬断线头,笑吟吟地望住我
回头我去剥几头新蒜,砸成蒜泥,再浇上点香油,保你吃个肚儿溜圆
姥姥,你这不是馋我吗?得了,我现在就去! 丢下手里的笔,我一溜烟地跑出门去
身后传来姥姥的叮咛,等等,我给你拿竹竿去! 不用,用竹竿都把槐花搂烂了,不好吃! 我家门外有一片小树林,不单有梧桐、榆树,更多的歪脖的槐树
我不太喜欢梧桐的“豆子”,它们的粉会弄的满天地都是,让我禁不住打喷嚏
榆树也不够好,虽然榆钱还不错,可榆树太找虫子,特别是一种褐甲黄腹的臭虫,每年榆树开花的时节,飞的到处都是
槐树好,不招虫,就那么婷婷袅袅地顶一蓬绿荫,秀气却不招摇
槐花甜而不腻,自有一番清凉的甜蜜
白色的花,嫩黄的蕊,一嘟嘟一串串地挂在枝头,像一位清丽的村姑,浅浅地笑
三下五除二蹬掉布鞋,往手心里唾一口唾沫,紧紧腰带,我噌噌地爬上树去
阳光透过叶的缝隙印出斑驳的影,风吹过的时候,轻轻地在我身上摇曳
姥姥喘着气站在树下,她是小脚,走不快
我从树上往下看,姥姥眯了眼睛望上瞧
哎呀,就这么会儿,你就爬上去啦?我的乖乖,你抓紧些,哎,哎,小心刺! 姥姥,我知道
我得意地坐在树枝上摇晃,身边粉白的槐花萦绕,阵阵甜香令我沉醉
看看天际的太阳,不刺眼,晃得我头有些晕,好像有一汪水在那里,晃啊晃
哎哟!不小心被刺扎了一下,我痛的叫起来
怎么了,怎么了,扎了么?赶紧下来,快下来吧
嘿嘿,没事,姥姥
我嘻嘻一笑,把渗血的手指在嘴里吮一下,开始折小枝的槐花
不消几分钟,树下落了一地,洁白的像铺了一层白色底地毯,煞是好看
够了,够了,别那么贪心,快下来吧
我溜下树,和姥姥收拾地上的槐花,整整盛了一大筐
回家过了清水,让母亲和了面在火上蒸
蒸槐花是出货的,下了锅,又是一大盆
母亲把蒸的槐花过了油,撒上葱花,点上香油,浇上蒜泥一搅,扑鼻儿的醇香
那天的晚餐,我是永远记得的
姥姥和母亲,两个女人,轮流给我盛饭
都展了笑脸说,慰劳慰劳捋槐花的功臣
手指里的刺,是母亲晚上小心地给挑了出来,姥姥在一旁咝咝地抽着冷气,不停地咂着嘴
四月的夜晚,还有些微凉
风吹过林梢,发出沙沙的声响
天上有一朵云彩遮住了月亮,淅淅沥沥竟然下起了雨
我总是在四月回想起风过槐花林的时刻,那清澈的记忆如甘美的泉水,淙淙地流淌着,浇灌着我洒满爱与关切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