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华,时一现耳
”成语“昙花一现”就是从这段经中产生的
“优昙钵”,梵文udumbara的音译,是原产墨西哥时一种常绿灌木,主枝呈圆筒形,分枝扁平呈叶状,绿色、无叶片、白色的大花在分枝的边缘上,通常省译为“昙花”
昙花多在夜间开放,而且开放的时间极短,因此能看到昙花开放是很难的
佛教传说,世界到了一定时期,就有金、银、铜、铁四个转轮王出世,他们各御宝轮,转游治境
只有在他们出世时,昙花才会开放
成语“昙花一现”用来比喻出现时间极短即消逝了
南柯一梦如昙花一现
人的一生呢?也是昙花一现
苏轼着一叶扁舟游览赤壁,由江水无穷想到人生须臾,渺如沧海一粟,写下《赤壁赋》
没有佛教精神的浸润,苏轼也很难达到那种洒脱的境界
“生死涅(般+木),犹如昨梦;菩提烦恼,等似空花
”生命短暂不过是梦幻与空花,一切人事眨眼之间就灰飞烟灭了
其实无须《圆绝经》提醒,人,一生看一次昙花就悟了
昙花是佛教中的祥瑞之花,更是我们世俗人生的警世之花
梦里昙花,似梦非梦,似空非空
昙花融消逝与永恒、存在与超越、此岸与彼岸、虚幻与真实于一体,昙花似花也非花
有时候由于天气或者环境的原因,一个冰块会在泥泞中打住自己溶化为水的步伐,从现象上看冰块似乎避开了泥泞的纠缠与污染,倘若就这样保持现状维持不变能够让冰块获得满足以及快慰的话,相信何尝不是幸事一桩
然而事实上,冰块仍会在暂时打住的地方继续溶化,混乱地叠加自己溶化的迹印,虽然叠加的过程中难免露出许多破绽,可终究是在表达着冰块与泥土的理想
14、你如果认识从前的我,也许你会原谅现在的我
七十年代南洋的一个小镇里,珠巴村有一座矮脚木屋住着一户农民家庭,老奶奶、儿子、媳妇、孙女和孙子
那家土地上种有芒果树、红毛丹树、椰子树、后院有菜园、芭蕉树、也饲养鹅、鸡和鸭
历过无比广博的桑田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招引他;除去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相形见绌
而我已经具有过那么优美的你,此刻你不复这尘世了,这尘世再也没有让我动情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