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乡落了大雪
父亲说有三四寸厚,我欢欣鼓舞地短给人知:我家落雪,有一尺深
友人简直是鄙夷地回复:又胡说了
一尺深?不信!怎么不信?就有三四寸深
瞧瞧,瞧瞧,又成三四寸了不是?我默然,片刻大悟:一尺,原来是十寸,不是三寸也
今年南方多雪
湖南,浙江,湖北,山东,江苏,处处听说有雪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几乎是十几年不曾听说有此盛况了,冬天一年追着一年地暖,我死心塌地地守在江南更南处,比起当地人来,我哔竟算是自小打雪堆里过来的了
常常听人说:北方的雪是粉末子,虽然动不动就是一尺两尺,人踩着陷下去也无妨,松软的一团,拍打拍打就好了
不象江南的雪沾身即湿
北方的雪是经日不化,江南的雪过了一天就该融了,化雪天气尤其阴冷
我幼时极讨厌雪天
而幼时的故乡,偏又多雪
每年至少得下上数场吧
学校的石凳子上积起一寸来厚的雪,下课铃一响,大家争着跑出去搓雪团,有个女同学姓夏,脸皮白皙得脆薄,给雪光一映,浮着淡淡的红晕,她是独生女,冬天穿一件淡黄色的罩衫,也是很薄的,站在雪地里,整个人象是雨过天青的越胎
她生得不美,惟这脆薄的感觉,却有“吹弹得破”之致
她的名字我至今尚记得
我那时侯大概粗糙得象大碗茶瓷吧
手脚皱裂,握拳常如馒头,五爪甚至不能合拢
看别人伸出来的手,即使是男生,也是雪白娇嫩,我自愧不如
不知为何那样怕冷,全身罩在密密麻麻的棉絮里,也还是觉得冷风刺骨,那些雪,手伸进去是冰的,我全无打雪仗的兴致
这样的雪一直下到初中,高中
落雪清晨骑在冰滑的路上,深感绝望:这种朝七晚五,手脚开裂的日子要过一辈子吧?但那时侯,春天很长,夏天有满墙的喇叭花,秋天有惊雷,暴雨,落叶满城
雪天不知从几时起就少了
有一年也是鹅毛大雪,却是在离家之后的某个春节,有邂逅相逢的惊讶和意外
雪是在夜里下的,清早拉开窗帘,雪片扑面而来,真个有鹅毛般大!对面的平屋,瓦片上覆着薄薄一层白,霜上积雪,看起来黑白分明
我在屋子里未及开灯,外头极亮,屋内极黑
外头极冷,屋内极暖
我没有出去看雪
那一年我回家时,正是心绪怔忡,脸贴在窗玻璃上,但觉这样的极冷与极暖,极黑与极白,仿佛不该是世间所有,心头一动摇,想起不明种种,有点恍惚
一晃,许多年过去
心头仍有未生茧的地方,一触,便象那个冬日看雪的少年,时有怔忡
我原以为,茧已经密密合拢了的
自那以后,就没有再见过那样铺天盖地的雪
旧小说或者武侠中,常常是:一地雪色里,一或两三锦裘快马,纵驰如飞
雪光清冷,四下阗然无声
我纵羡慕,想从前将来,都不会有这样的纵驰经验,惟记得偌大雪城中,曾有三个幼小的身影,跟在一个中年妇女身后,绕着环城路漫跑,以发散喝了参须汤后的药力
那个最小的孩子,身体曾经最为病弱
其时,雪光清冷,四下阗然无声
今年,去了一趟北京,一趟东北,一趟海螺沟
海螺沟是经年积雪,索道滑过冰川时,整个人被四处的雪映得麻木了,已经不觉得那是伸手可触的,有着生命力的雪,满眼皆白,仿佛它天然如此
入冬以后,偶尔关心北京与东北的天气,十七日,依依说:今冬初雪,听了不免有些惆怅,满眼幻出倾城的雪色来
京畿道上梅初白,不记当时缓缓行
江北江南,所有的雪城,离我都是一样迢遥
第一次远离城市,远离一张张海报散发出的浓郁的气息和音乐的活力
一日行迹,人影憧憧
有同往的学友辛和刘、几乎在这片土地上穿行一生的冀老师,已经见到的张校长、韩副校长和他的妻子吴老师,以及有过点头之缘的人们
漫漫人生路,不单单独忠于情,为情为爱孤寂活着
人生价值绝非停驻于此
理想美梦可以繁华,但需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去追,女人靠男人活着,过程结局大多充满了悲剧色彩
偶尔做一个有自我的女人的确不懒,有理想抱负,有自我尊颜,气质智慧美貌并存一生
再别康桥上的毅然决绝,无留恋离去
背影单只柔弱,却意念执着难拗
林微因后嫁梁启超之子,潜心建筑设计,世间如果人人都像此女,那为情自杀,为爱疯癫的轻狂男女,定是会少一大半,多少忍分离痛心苦的家庭,依旧能日日如艳阳天,幸福和睦常常伴左右
二十七岁的真,已有了五岁的儿子
儿子的娘叫玲,一个外乡来的女人
玲不是那种动不动就回娘家的女人,也不喜欢咋呼
嫁给真后,玲不但几近完美地给真生了个儿子,还和真齐着膀子在地里干那些只有牛、马和男人们干的活儿;家里的猪和鸡也不饿肚子,整天忙着长膘下蛋
远远近近的乡邻都说:“真有福气啊,娶了这么好的婆姨
”真就呵呵地傻笑
到了学校放暑假,小溪就沸腾起来了
我跟着生活在溪边的农家孩子,拿一张自己用窗纱制作的鱼网学捕鱼
我眼巴巴地看着小伙伴,灵敏地把鱼捞上来
那在网中蹦跳的鱼儿,有白色肚皮的白条鱼;有呆头呆脑的沙河蟹;有滑溜溜的小泥鳅……